近日,东南大学与江苏省特检院在南京龙江大厦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东南大学—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碳中和科技联合研发中心(简称“研发中心”),共同推进碳中和技术、特种设备安全节能与环保领域的技术研发,促进相关科研成果落地。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沈海斌,江苏省特检院院长、党委书记顾永华,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钟文琪,东南大学科研院院长陆卫兵,东南大学碳中和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蔡亮,副院长周宾、赵东亮,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冯宜敏,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何西环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冯宜敏主持。
左惟代表东南大学致辞。左惟表示,东南大学与江苏省特检院在创新技术研发理念上高度契合,双方在设备安全、技术创新、节能环保方面具有共同的追求与目标,将在共同推进碳中和技术、特种设备安全节能与环保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市场应用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研发中心,双方将共同解决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服务特种设备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好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特种设备安全提供坚强技术保障。左惟表示,在国家急需领域的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基础研究方面,双方要在现有合作基础上深入探索和全面合作,从行业产业发展布局和需求的角度,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合作的深度、广度、准度,探索出一条适合双方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左惟希望双方积极合作,充分发挥研发中心产学研一体化优势,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进程,为江苏省特检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为更好服务产业重大需求、社会重大关切、国家重大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海斌在致辞中指出,东南大学和省特检院共同成立研发中心,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的具体措施。他表示,双方要充分发挥东南大学人才科研优势和特检院实践优势,按照“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思路,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推动院校融合发展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沈海斌希望研发中心秉持“科技创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宗旨,着力打造低碳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人才培养的“三个高地”,努力建成全国知名的“双碳”科技研发机构。沈海斌认为,打造低碳科技创新高地,要瞄准关键技术,强化科研资源共享与协同攻关,努力成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的标准制定者、绿色低碳负碳技术的提供者和引领碳中和技术发展的先行者;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要面向产业发展,紧扣特种设备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开发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节能减碳技术综合解决方案,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努力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打造高水平科创人才高地,要着眼引才聚才,以研发中心为纽带,加强双方科技人才的培训和交流,互学互鉴、互促互进,努力培养更多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为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和高校长远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随后,钟文琪副校长和顾永华院长签署了研发中心合作协议,左惟书记和沈海斌书记共同为研发中心揭牌。
东南大学在2020年12月成立了全国首个以“碳中和”命名的专业研究机构-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旨在聚焦碳中和战略与管理研究;2021年6月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设置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旨在聚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2021年10月,与伯明翰大学联合发起成立“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旨在聚焦碳中和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2022年1月东南大学获批成立江苏省碳中和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5月又成立东南大学成立碳中和科学技术研究院,旨在聚焦碳中和领域的高水平学科交叉研究。
2022年6月,东南大学开始实施碳中和与智能制造大类本科招生。
目前,碳研院设有东南大学自主审批并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的碳中和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碳研院成立以来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碳达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规划,制定碳排放达峰实施方案,服务企业可持续发展,已承担长三角多个地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项目,为电力、钢铁、纺织等工业企业提供低碳转型方案,并累计为各政府部门与企业培训50余场。未来,碳研院将会深入组建一批重点攻关团队,围绕化石能源绿色开发、低碳利用、减污降碳等碳减排关键技术,新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核能及储能技术等零碳排关键技术,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不断融合产学研力量,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信息来源:东南大学网站)